承风继美|艺术设计学院开展“读懂中国,关心未来”分享会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4-05-20 浏览次数:

  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引导青年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,厚植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情怀,艺术设计学院于5月17日在逸夫楼D501开展“读懂中国,关心未来”分享会。

       中国的历史是面镜子,读懂它,照亮下一代的未来。此次活动以心得分享的形式引导我院学生从爱党、爱国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。我院三名学生进行心得分享,他们从不同的角度,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,阐述了各自对“读懂中国,关心未来”的理解。

       环设225班虞紫涵:“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,我想,大概在于信仰,在于因信仰而奋斗拼搏。艾青曾说,‘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,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,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,也要在关键的时刻有一次闪耀,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,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。’与现在相比,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条件可谓艰苦万分,但无论是报道出来的五老,亦或是没有被播报但仍在生活中奋力前行的老一辈们,他们没有被闲住,而是坚定自己的信仰,在瘠的时代中开出绚烂的花朵。而处于一个拥有更多机会和条件的时代,作为新生力量的我们,应当继承老一辈的精神与优良传统,不负期望在这个新时代开出属于自己的信仰与奋斗的花朵。”

    产品221班王小丫:“通过学校张富清同志的事迹,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,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无数像他这样的普通人默默付出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责任与担当,他们的精神力量是我们这个国家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。作为青年学生应该积极学习国家的历史和文化,了解国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,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”

    视觉233班杜雨轩:“通过学习我了解了许多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事迹,不少人埋头苦干,隐姓埋名,领事业之进步,引科技之发展,助国家之富强。中国的科学家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声,攻坚克难,为祖国建设而奋斗。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占熺先生,他是热播剧《山海情》凌一农教授的原型,他以草代木,以菌草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扶贫之路。作为当代大学生,应该学习他们身上那份为国为民的担当,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。”

     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”生命的长度,我们无法改变,但精神的刻度可流芳百世,“五老精神”正是对此最好的证明与诠释。艺术设计学院将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爱党、爱国教育的常态化与长效化,充分发挥“五老”的独特作用,积极宣传“五老”动人故事,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为培养更多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

版权所有:吉林建筑大学 吉ICP备05002081号 地址: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