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,教师这一职业始终承载着传承文明、培育英才的神圣使命。今年的9月10日,即将迎来了我国第40个教师节,这不仅是对全国教师的一次隆重致敬,更是对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深刻反思与前瞻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“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加快建设教育强国”,这一主题如同灯塔,照亮了新时代教师前行的道路,也勾勒出了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。
当我们谈论“教师” 我们在谈论什么?为了更好地回答这道题目,我们可以先从几位教师身上找一找答案。
(一)张桂梅:山巅筑梦,烛光映照乡村
“让大山女孩有书读”是她毕生的梦想,她拼尽全力创建华坪女高,用无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,书写了一段不朽的教育传奇。这位女性,便是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党支部书记、校长——张桂梅。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普通家庭的张桂梅,命运却在云南丽江的华坪县深深扎根。在这里,她不仅是一位校长,更是无数贫困女孩心中的灯塔,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了她们前行的道路。张桂梅老师倾尽所有,创办了华坪女高——这所全国独一无二的全免费女子高中。她深知,对于许多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女孩而言,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。这所学校的诞生,不仅为女孩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,更在她们心中点燃了希望的火种,让她们相信,只要努力,就能走出大山,拥抱更美好的未来。张桂梅老师的一生,是与贫困山区教育紧密相连的一生。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师者大爱,什么是教育的力量。她不仅传授知识,更以身作则,教会了学生们如何面对困难、如何坚持梦想、如何感恩社会。在她的影响下,华坪女高的女孩们不仅学业有成,更拥有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感。
(二)黄大年:科研巨擘,深耕教育园地
“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,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,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,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,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。”——摘自1988年,黄大年的入党志愿书
黄大年教授,一个用生命诠释“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”的科学家与教育家。他以短暂而辉煌的生命,照亮了科学探索的道路。他早年留学海外,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,在国际地质物理学界享有盛誉。然而,当祖国需要时,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,回到祖国。他深知,个人的价值应当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。回到祖国后,黄大年教授不仅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,还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。他深知,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。于是,他成为一名特殊的教师,不仅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,更在实验室里、在科研项目中,以身作则,引导学生们勇攀科学高峰。他的教学,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科学精神的传承,是对学生们道德情操的熏陶。他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们,让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,如何不断超越自我。黄大年教授从不忘记关心学生的成长,总是尽力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和科研条件。他的生命最终定格在了他最为辉煌的时刻,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,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,在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。
(二)曲建武:心田耕耘,爱育桃李芬芳
“一生即便一无所有,有了学生便有了一切!”他辞官从教,不忘师者初心。他爱生如此数十载桃李芬芳,他坚守信念。不负时代使命,以德立身,以德立学,以德世教,他就是时代楷模曲建武。——CCTV《时代楷模》宣传片从辅导员到副厅长,再从副厅长到辅导员,兜兜转转了大半辈子,曲建武老师终又回到他最爱的学生身边。岁月在他的鬓发间添上微霜,但始终未能撼动他的初心,这是他的人生选择,也是他对幸福的理解。他深知教育的真谛在于点燃火焰,而非简单灌输知识。因此,他将教学一线的执着化作春雨,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每一颗年轻的心田;将对学生们的关爱凝聚成灯塔,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;将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,编织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展现了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。岁月如梭,四十年光阴在曲建武老师的教育征途中匆匆而过。他始终坚守在教育的前沿阵地,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,为无数青年学子点燃了求知的火花,引领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。
回望2014年,第30个教师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深情寄语,至今仍回响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间。他勉励广大教师要成为“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”的“四有”好老师。这十六字箴言,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素养的高度概括,更是对教育本质深刻理解的体现。如今,十年光阴转瞬即逝,在第四十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,“四有”标准依旧是我们探寻的答案。
(一)信念领航:崇高理想铸就教师职业之魂
“石可破也,而不可夺坚;丹可磨也,而不可夺赤”,教师之理想信念,犹如磐石之坚,丹砂之赤,源自思想理论的深厚根基。认识真理、掌握真理、信仰真理、捍卫真理,是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基石,铸就了其精神世界的巍峨殿堂。理想信念,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所在,更是他们价值追求的灯塔,引领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。习总书记于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深情寄语,强调“四有”好老师中,崇高的理想信念居于首位。这不仅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切热爱,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仰与不懈追求。它超越了个人利益的局限,上升到了对国家、对民族、对未来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。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古训如金,激励着每一位教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与民族的复兴大业之中。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,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,以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,塑造着学生的品格与灵魂。教师的理想信念,如同一条纽带,连接着国家、民族与学生的未来,承载着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。在时代的洪流中,教师应是屹立不倒的灯塔,以坚定的信念为舵,引领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,勇往直前。面对诱惑不为所动,面对困难不屈不挠,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步伐。这份难能可贵的坚守,铸就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,为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了希望之光,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最可信赖的引路人和最坚实的后盾。
(二)德行为基:高尚情操奠定教师教化之本
“国无德不兴,人无德不立”的古老智慧深刻阐明了道德在国家和个人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。教师,既是知识的传递者,也是道德的引导者,他们的职责不仅仅在于“授人以鱼”,更在于“授人以渔”并“塑人以德”,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灯。教育的双重任务——教书与育人,正如教师职责的双翼。教书,即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启迪学生的智慧,开启他们认知世界的窗口;而育人,则是以德为先,通过言传身教,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,培养既具有学识又具有品德的栋梁之才。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在塑造学生品德的过程中,教师本身必须首先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,成为明辨是非、通晓义利、得失有度的典范。正如古人云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教师的德行,仿若一座道德丰碑,引领着学生走向善良和向上,成长为有道德、有情怀的时代新人。在教育的旅途中,教师以爱心为舟,以道德为帆,承载着学生的梦想与希望,驶向人生的彼岸。不仅传授知识,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,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,用爱化解学生的困惑。高尚的情操,是教师教育工作的灵魂所在,它超越了言语的界限,通过实际行动和真挚情感,书写着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。这种情操的力量,不仅塑造了学生的品格与灵魂,也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。可以说,德行为教师教化之本的坚实支撑。在未来教育的实践中,我们更一个重视教师德行的培养与提升,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为道德的实践者和传播者,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(三)学识筑基:深厚底蕴支撑教师教学之厦
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这传道、授业、解惑每一环节皆根植于深厚且广博的学识土壤。作为知识与真理的灯塔,教师肩扛双重使命:一为传授学问之道,授生存之技;二为启迪心智,引导学生树立正念,明辨是非。古语云‘学高为师’,意指教师之智慧源泉,需滔滔不绝,方能灌溉学生心田,使之茁壮成长。若师者学识浅陋,何以培育出满腹经纶之学子?故教师之学识,实乃教学殿堂之稳固基石,不可或缺。“学不可以已”,此言非虚,学识乃教师立身之根本,超越了单纯学科知识的范畴,蕴含了对未知世界无尽的好奇与不懈探索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肩负神圣使命。卓越之师,必立于学科之巅,洞悉学术动态,将最新研究成果如春雨般细腻地滋养学生心田。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唯有持续学习,方能确保知识之树常青,与时代同步前行。学识之积累,需岁月磨砺,毅力与坚持并重。身为教师沉潜书海,博览群籍,以汗水浇灌智慧之花。既要精通学科之皮毛,更要深谙其精髓,把握逻辑脉络,做到‘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’,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。此等学识底蕴,是教师驾驭教学之舟的定海神针,在课堂上,教师凭借此底蕴,灵活运用教学法宝,激发学生求知热情,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,引领他们遨游知识海洋,拓宽视野,丰富心灵。尤为重要的是,深厚学识赋予了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学术气质。他们的言谈举止间流露出对知识的热爱与敬畏,教学风格中洋溢着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。这样的教师,自然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,激励着他们勇攀知识高峰,追求真理之光。因此,我们可以坚定地说:学识筑基,是教师教学之厦的坚实支撑。新时代教师,需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、卓越的教学能力、勤勉的教学态度及科学的教学方法。其中,知识功底尤为关键,因学生或能容教师之严厉,却难以忍受其学识之贫瘠。故教师当深耕学问,精进技能,拓宽视野,丰富阅历,以全面提升自我,方能有效履行教育使命,赢得学生尊重与社会认可。
(四)仁爱育心:博大情怀滋养教师育人之灵
“博爱谓之仁”,古训如炬,洞见仁爱本质,如暖阳穿云,照亮灵魂深处。在教育这一面向人类心灵的崇高事业中,博爱无疑是其核心精髓。教师,作为导向真善美的职业代表,仁爱更是其不可或缺的灵魂。“仁者爱人,不以己悲”,是仁爱精神的深刻写照,也是教师职业魅力的源泉。在教育的过程中,教师以博爱为笔,以耐心为墨,绘制出一幅幅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画卷。这份爱,超越了简单的关怀与温暖,它是对教育事业的深沉敬畏与不懈追求;是教师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;是教育最有力的教学语言,更是教师最动人的人格魅力。新时代,教师应是仁爱践行者,秉持“以人民为中心,育人为本”的理念,将爱融入教学,用温暖言行启迪心灵,传递仁爱的火种。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。在言传身教中,教师传递着仁爱的火种,让学生在爱与关怀中学会关爱他人、尊重生命、追求真理。这样的教育,才能培养出心灵纯洁、体魄健康、人生美好的新时代青年,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当我们谈论“教师”,我们谈论的远不止是一个职业,而是一群以知识为舟、以爱心为帆,默默航行在人生海洋中的引路人。他们,是历史长河中不灭的灯塔,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;他们,是文明传承的桥梁,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;他们,更是灵魂的工程师,以高尚的品德和博大的情怀,塑造着一个个年轻而充满希望的生命。张桂梅、黄大年、曲建武……这些名字,宛若星辰,镶嵌在教育事业的天空中,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诠释了“教师”二字的深刻内涵。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,更是精神的引领者,用一生的时间,书写了教育的华章,铸就了师德的丰碑。新时代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与担当。在“四有”好老师的指引下,教师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决心,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洪流中。他们坚定理想信念,铸就职业之魂;他们锤炼高尚情操,奠定教化之本;他们精进学识底蕴,支撑教学之厦;他们践行仁爱之心,滋养育人之灵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回答了“当我们谈论‘教师’,我们在谈论什么”这一时代课题。在第40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,向所有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祝福!愿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,用爱与智慧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