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怀家国天下,勇担青春使命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4-09-04 浏览次数:

时代总是把历史的重任赋予青年,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,重任在肩,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,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、涵养进取品格,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,不负时代,不负华年。”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、责任感和使命感,是对实现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理想追求,是对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所表现的深情大爱。家国情怀如绵绵不绝的河流,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,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屈的脊梁。

一遵循历史逻辑:探究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溯源仰望历史的天空,家国情怀熠熠生辉;跨越时间的长河,家国情怀绵绵不断。孟子曰: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”家是国的基础,国是家的延伸,在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,国家与家庭、社会与个人,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。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“小家”和“大国”同声相应、同气相求、同命相依。无论是《礼记》里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人文理想,还是《岳阳楼记》中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大任担当,抑或是陆游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的忠诚执着,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字书写,更是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。回望我们伟大的祖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,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。从硝烟弥漫、百折不挠的革命年代,到一穷二白、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,再到波澜壮阔、赶超发展的改革时代,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、标注成长坐标。亿万人民振奋精神、接续奋斗,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,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,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。“知责任者,大丈夫之始也;行责任者,大丈夫之终也。”责任和担当,正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。从毛泽东“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”的壮志豪情,到杨靖宇“国既不国,家何能存”的慷慨赴义,再到焦裕禄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,唯独没有他自己”的为民情深,常怀爱民之心、常思兴国之道、常念复兴之志,是中国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。家国一体、家国同心,既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,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支撑。

二遵循实践逻辑:领会家国情怀的价值和担当

作为当代学子涵养和提升个人品德的立德之源,家国情怀是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责任传承,是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趋避之”的精神接续,是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报国之志,是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的赤子之心。每每民族危急、国家苦难,都有丹心如铁捍卫家国,都有丹心如光拨云见日。面对狂风骤雨,杜甫没有哀叹“吾庐独破”,而是心怀“天下寒士”,将实现国家安定作为自己的毕生理想;面对久别亲眷,张自轩没有忘记肩上的责任,而是坚守岗位,用铿锵有力的步伐为祖国的荣誉保驾护航;面对凶险疫情,钟南山没有选择逃避后方,而是挺身而出,用医者仁心为人民筑起一面坚不可摧的盾牌;戍边卫士陈祥榕宁洒热血,不失寸土,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;燃灯校长张桂梅默默耕耘,无私奉献,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,圆梦大学;核潜艇之父黄旭华,冲锋在前,敢为人先,隐姓埋名三十载,将爱国之情、报国之志熔铸于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中……从古至今,无数仁人志士心怀家国,为我们开垦成长的土地、为我们提供庇护的绿荫,无论走到哪里,无论身在何处,小家与大国,始终是镌刻在中华儿女灵魂中永不磨灭的印记。家国情怀不是过去时、现在时,而永远是进行时。当今中国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,形势环境变化之快、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、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。

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,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,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。正如鲁迅先生所言:“青年所多的是生力,遇见深林,可以辟成平地的,遇见旷野,可以栽种树木的,遇见沙漠,可以开掘井泉的。”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,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以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精神,把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根基,使自己的所思所想、所言所行都饱含着这份深情的外延,把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、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,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,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,让我们一起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用眼睛看到中国气象,用心灵感应时代脉搏,把对祖国血浓于水的情感贯穿学业的全过程,把自己的小我融入人民的大我、祖国的大地、时代的大潮之中,以青春之志与时代同频、与家国共进、与学校相融,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,在正家风、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,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,以奋斗姿态书写青春华章!

版权所有:吉林建筑大学 吉ICP备05002081号 地址: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